日本:垃圾處理規(guī)則多分類細
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政策,如今已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。更為重要的是,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,即使沒人監(jiān)督,民眾也會嚴格執(zhí)行。
日本的垃圾處理和回收垃圾的處理和回收不僅規(guī)則多、分類細,還非??茖W、環(huán)保,特別是垃圾收費規(guī)則更是細致。在處理收費垃圾之前,要提前購買垃圾券或是聯系回收站處理,并支付一定的處理費用。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四件,如果超過的話也要付費。

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,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。因此,對生活垃圾收費也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。1993年到1994年期間,日本厚生省和環(huán)境廳為了減少垃圾的數量,改變人們的環(huán)境意識,增進垃圾的再利用等目的,參照世界環(huán)境先進國家的經驗,在國會上提出了生活垃圾收費的提案。事實證明,北海道伊達市在實施回收垃圾收費之后的兩年后,垃圾總量減少了30%。以此為契機,日本各個都市都開始引進了垃圾回收有償制度
德國:垃圾桶大小、處理次數都是收費標準
德國早在1904年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,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。在通常情況下,德國每棟住宅樓都會有3—4個垃圾箱,分別存放各種包裝物、不可回收垃圾、紙制品以及玻璃瓶。德國垃圾箱是不同顏色的,功能也不同,很容易識別。藍色的是裝廢紙、報紙的,黃色的是裝塑料和紙板的,褐色的是餐廚垃圾的,還有幾個專門裝其他垃圾的。垃圾箱大多藏在后院里,沒有院子的就在附近建一個柵欄圍起來,沒有圍欄的就在垃圾箱的蓋子加上鎖,擺在門口??梢哉f是垃圾箱是及其私人的東西,決不能公用。德國的垃圾回收不僅很貴,而且還要清楚分類,如果亂丟的話就會遭受巨額罰款。由于垃圾清運費用高,所以德國公共垃圾桶很少。

德國大部分的瓶子上都注明了是否可以回收,可以回收的瓶子就需要交一部分押金。德國銷量很大的啤酒、礦泉水和大部分飲料瓶子都是可以回收的。每個超市都有自助的瓶子回收機,玻璃瓶8分一個,塑料瓶和易拉罐都是2毛5一個。其他不能回收的瓶子需要丟到專門裝瓶子的垃圾箱。
幾十年來,德國已形成了“避免垃圾形成垃圾分類回收垃圾循環(huán)處理”的“一條龍垃圾經濟方案”。在德國,垃圾收費政策也實施了幾十年。
在德國,垃圾公司根據住宅樓的住戶密度決定垃圾箱的大小,確定住戶需要交納的垃圾處理費用,并且遵循“誰污染誰付費”的原則,也就是誰扔垃圾多,誰就得多付費。例如,弗萊堡的垃圾收費是按垃圾桶的大小以及清理次數等來計算。如35升的垃圾桶,每星期清理一次年費為68.88歐元,每兩星期清理一次收費減半;60升的垃圾桶,每星期清理一次年費為118.08歐元,每兩星期一次則減半。
據了解,在德國,企業(yè)不僅需繳納工廠的垃圾費,還要繳納產品的包裝垃圾費。前者由城市垃圾處理公司收費,后者由德國綠點組織收取。德國很多產品的包裝都有“綠點”標志,綠點組織對這些垃圾進行循環(huán)處理。據統(tǒng)計,按這些方法,德國人均垃圾量與20年前相比減少了100公斤以上,大城市垃圾回收率已達50%以上。
韓國:垃圾“減肥”靠收費
韓國從2005年起實行廚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分類處理。2010年,一些地方開始對食物垃圾按量收費。不少家庭主婦為節(jié)省垃圾處理費,會先把垃圾中的水漏干再放入袋中。另外,在韓國,盛放廚余垃圾的垃圾袋需居民自行購買。這些成本因素刺激了韓國人為垃圾“減肥”的積極性。

除了生活垃圾,韓國計量處理的方法不斷細化和多元化。如韓國江原道平昌于2015年9月開始實施“計量垃圾袋實名制”,要求民眾在垃圾袋上寫上自家地址,人均生活垃圾產出量從2014年的0.32千克減少至2016年的0.27千克。
此外,韓國市政管理當局對扔垃圾的時間也有嚴格規(guī)定,小區(qū)每周一、三、五晚7時至9時為收垃圾時間。若沒有使用規(guī)定的袋子或不按規(guī)定時間扔垃圾,居民將被處以100萬韓元(約合986美元)以下的罰款。
焦點熱議
@媒體人然玉:發(fā)改委專門發(fā)文,表示要在“2020年底前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”,這既是對各地方相關嘗試的認可與總結,也是為了推動已有管理經驗能進一步體系化、標準化。
網民“馬滌明”:垃圾收費,不僅是出于“誰產生誰付費、多產生多付費”的公平分配社會負擔的考慮,更是節(jié)約資源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需要。
網民“毛建國”:垃圾處理收費其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人們既關心收多少、如何收,還關心收費之后會帶來什么改變,能不能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這是垃圾處理收費必須回答的三個問題。
@媒體人魏巍: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想要避免重蹈“限塑令”的覆轍,就不能單兵突進,必須有垃圾分類政策的全面配合。而全面推廣垃圾分類,政府部門必須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。
網民“盤和林”:在全國城市及建制鎮(zhèn)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,同時嘗試探索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,有助于改善環(huán)境保護領域的“公地悲劇”,同時還有助于培育公民環(huán)保意識,這也是當前環(huán)境保護的主流價值要義所在。
網民“木須蟲”:垃圾計量收費方式設計的思路更開闊、更精細。如,生活中大量無法降解的垃圾,幾乎全部源自商品,如包裝、電子產品、藥品等等,如果將垃圾處理收費計入商品價格,從消費環(huán)節(jié)征收,通過建立有效的征管支付信息系統(tǒng),在降低征收成本的同時,遵循誰回收誰處理誰受益的原則,更好地激勵生產、消費、回收等環(huán)節(jié)參與垃圾治理。同時,結合垃圾計量收費,還應突出垃圾回收利用向垃圾投放環(huán)節(jié)的銜接,使分類增收與計量減支,真正成為垃圾源頭總量控制的動力,從根本上規(guī)避計量收費步了“限塑令”的后塵。
小貼士
交了清潔衛(wèi)生費 還要交生活垃圾處理費嗎?
記者在調查走訪中,不少居民都表示,自己已經給小區(qū)物業(yè)繳納過清潔衛(wèi)生費了,為什么還要再交生活垃圾處理費?這兩者有何不同?是不是重復收費?
要搞清楚這個問題,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清潔衛(wèi)生費。

清潔衛(wèi)生費是物業(yè)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,因為保潔服務是考評物業(yè)管理服務等級的重要標準。2004年,中國物業(yè)管理協會根據我國物業(yè)管理現實情況,印發(fā)了《普通住宅小區(qū)物業(yè)管理服務等級標準(試行)》,保潔服務作為六個方面之一被用來界定物業(yè)管理服務的內容。
但要注意的是,這里的保潔服務是有范圍的。根據2003年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建設部制定并印發(fā)的《物業(yè)服務收費管理辦法》,物業(yè)服務成本或者物業(yè)服務支出構成中的清潔費指的是物業(yè)管理區(qū)域清潔衛(wèi)生費用。
再來看生活垃圾處理費。2015年住建部修正的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》中明確規(guī)定,生活垃圾處理費是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掃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置及相關管理活動。
簡單來看,就是生活垃圾處理費涉及的范圍更廣,是針對整個城市的生活垃圾清潔,而物業(yè)費中的清潔衛(wèi)生僅針對于物業(yè)管理區(qū)域。
來源:中國城市報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