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,由該校環(huán)境與能源學院教授石林課題組和廣州康灃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“礦物質重金屬鈍化劑的制備技術及在污染農田的實施效果”于2017年12月26日在廣州通過科技成果評價。經專家評審,認為該項成果屬于國內首創(chuàng)技術,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據悉,該項成果采用原生粘土礦物,配伍以其它活化輔料,通過中溫(溫度低于1000℃)活化技術,制備出活性極高的2︰1型粘土礦物前驅體,施入重金屬污染土壤后,通過水化過程,可生成活性極強的2︰1型粘土礦物,起到鈍化土壤重金屬的目的。目前已在廣州、惠州、汕頭、韶關等重金屬污染地塊進行了示范應用,效果顯著。
“國內從事土壤(水)重金屬污染修復、土壤改良的企業(yè)、科研單位、高校很多,各類修復產品上百種,但行之有效的產品缺乏?!笔直硎?,其研制的礦物質重金屬鈍化劑的制備技術,不但可以解決土壤“毒化(重金屬污染)”問題,而且還在根源上解決土壤“酸(化)、板(結)、瘦(中微量元素缺乏)”等一系列問題,對改良和修復土壤、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均具有重要意義。
石林表示,該成果對土壤重金屬具有極強的捕獲能力,離子態(tài)重金屬一次性吸附率大于99%,在土壤PH=3.5時,重金屬的吸附效果仍可達95%以上;且釋放的礦物質養(yǎng)分可使作物增產至少5%以上,在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同時,達到作物增產和品質提升的雙重作用。其制備出的礦物質鈍化劑產品具有一次施用量少,成本低,鈍化效果好、作物增產、作物品質提升和土壤修復等諸多優(yōu)點。
此次科技成果評價會議由第三方專業(yè)科技成果評價機構——廣東國評科技成果評價有限公司組織評價,專家由廣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農業(yè)資源與環(huán)境研究所研究員艾紹英、華南農業(yè)大學資源環(huán)境學院教授戴軍、廣東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德銀、中山大學環(huán)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章衛(wèi)華等5名專家組成。
專家認為,該項成果屬于國內首創(chuàng)技術,總體技術先進性評價為國際領先水平。其關鍵技術指標“主要重金屬離子態(tài)一次性吸附率”、“主要重金屬離子在pH=3.5時保留率”等技術先進性評價為國際領先水平;“農田重金屬鈍化效果”技術先進性評價為國內領先水平;“活化天然礦物制備鈍化劑用于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”、“鈍化劑活性制備”技術創(chuàng)新性評價為原理性創(chuàng)新等。
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大技術推廣力度,盡快在重金屬污染農田大規(guī)模應用。據了解,該項成果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,已申請國家發(fā)明專利4項,其中授權2項;發(fā)表研究論文6篇,其中SCI收錄4篇。此外,編制團體標準1項。
來源:科學網 作者:朱漢斌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