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農忙時節(jié),#暴雨搶收# #確保顆粒歸倉# #夏種加快推進# 等相關話題迅速登頂熱搜。6月27日消息,農業(yè)農村部最新小麥機收進度顯示,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2.94億畝,基本與去年持平,山西、山東等主要產區(qū)相繼進行掃尾階段。
豐收的同時,關于后續(xù)秸稈如何處理的問題再度引起關注。由于秸稈焚燒會產生濃煙、煙塵等,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,會在短時間內造成環(huán)境空氣質量快速下降。因此,各地都會在作物收獲之前啟動禁燒方案,通過著火點監(jiān)測、巡查等手段嚴格控制秸稈焚燒。
就在近期,為切實做好夏季秸稈禁燒工作,安徽相山推行網格化禁燒管理,禁燒工作開展以來,共投入農機652臺,成立應急隊90個、看護點55個,每天不間斷、不定時對各村秸稈禁燒工作情況進行跟蹤巡查,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再者,隨著宣傳與監(jiān)管力度的不斷加大,秸稈禁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,加上部分地區(qū)大力開發(fā)生物質能,使得秸稈回收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,實現了從“不敢燒”到“不舍得燒”的轉變。
早在今年4月份, 農業(yè)農村部就已對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,提出加強秸稈沃土、產業(yè)化利用、能源化利用、全量利用、與其他廢棄物協(xié)同利用等創(chuàng)新實踐,提高秸稈最終還田比例。
還田,即推進秸稈循環(huán)利用,將其處理成適合后續(xù)農業(yè)生產的肥料,也被認為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秸稈處理方式之一。
山東膠州今年還將“小麥秸稈還田”列入政府實施,引入“智慧農機遠程作業(yè)監(jiān)控平臺”實施20萬畝小麥秸稈的還田作業(yè),實現滅茬后秸稈與土壤混合均勻、根茬掩埋深度不小于3厘米。當地負責人表示,“小麥進行滅茬處理后,還能將雜草粉碎,達到殺蟲的目的,減少除草劑的使用。”
另一方面,除還田外,回收后能源化、資源化利用也是各地秸稈禁燒的有效手段。如江蘇新沂,當地合作社年收購小麥肌酐量達到1500噸,按照0.1元的單價,當地農民可增收近30萬元左右。后續(xù)這些秸稈將被用于制造食用菌基料、生產聚合防火板等。
不過,受種種因素影響,近兩年的秸稈禁燒工作較之前有所松動,已有部分地區(qū)開啟了“焚燒試點”工作,只是需要在特定時間于指定的地點進行集中焚燒。對此有觀點認為,重新啟動焚燒試點也是各方在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秸稈處理方案,如何平衡環(huán)境與農業(yè)效益以及最終燒還是不燒還有待考量。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